管理的使命只有三项

2021-12-24 11:08

德鲁克在《管理》使命篇中指出,管理是一个器官,管理仅为绩效而存在。这里的绩效指的是什么?员工因何而创造绩效?企业又因何而存在?对于上述问题,“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这篇文章中阐释得很清晰。


1、经济绩效

每个机构的存在都有各自特定的目标与使命,在企业中,经济绩效是其存在的基本理由和所追求的目标。这并不意味着经济绩效是社会仅有的使命,而是说,经济绩效是社会的优先使命,因为其他的社会使命,诸如教育、卫生保健、国防以及提升知识等,都有赖于经济资源的盈余,比如利润与其他储蓄只有成功的经济绩效才能产生。


人们对想要的满足越多,对这些使命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对企业经济绩效的依赖也就越大。


在每一项决策与行动中,企业管理必须而且总是把经济绩效摆在首位。只有企业管理所产生的经济成果才能证明企业存在及其权威的合理性。


如果企业管理不能产生经济成果,那么企业管理就已经失败了。如果企业不能以顾客愿意消费的价格来提供商品,不能为顾客的需求提供服务,那么这家企业就已经失败了。


如果企业不能具备,或者至少维持与经济资源相匹配的财富生产能力,那么这企业就已经失败了。


无论处于哪种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意识形态中,经济绩效都意味着企业必须为利润负责。


故此,企业管理的首要定义便是经济器官。在企业管理中,每一项决策、每一次行动、每个审慎的考虑都应该以经济绩效为首要维度。


2、让员工有成就感

管理的第二个使命就是促使工作具有生产力而且让员工具有成就感。企业唯一真正的资源,就是——人。管理就是促使人力资源具有生产力。管理就是通过工作来实现企业的绩效。因此,促使工作具有生产力是管理的必要职能。


同时,现今社会的机构日益成为个人谋生、追求社会地位、融入社群以及获得个人成就与满足感的平台。


所以,让员工具有成就感不仅越来越重要,而且成为衡量一个机构绩效的权重,因而逐渐成为管理的一项重要使命。


按部就班地组织工作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的一步更加困难,那就是让工作适合于人——人的逻辑与工作的逻辑显然有天壤之别。


让员工具有成就感意味着把人视为拥有独特生理结构、心理特性、才能、局限性以及具有独特行动模式的有机体,这暗示着必须把人力资源视为“人”而非“事物”,因为人不像任何其他资源,人具有人格和公民身份,人在意工作的掌控权、劳资以及工作效果的认可等。


因此,员工需要责任、激励、参与、满足感、奖励、酬谢、晋升位置以及职责等。管理,只有管理,才能满足这些要求。


对员工来说,无论是普通工友还是执行副总裁,他们必须通过劳作与服务获得成就感——也就是说,即便是在企业内部也是如此,管理就是促进企业活化起来的器官。 


3、社会影响与社会责任

管理的第三项使命就是管理企业的社会影响与社会责任。


我们的机构没有一个是独立存在的,也没有一个是独善其身的。每个机构都是社会的器官,也是为整个社会而存在的。商业机构也不例外。企业存在的合理性的评判标准不是企业自身利益,而是社会利益。


每个机构的存在都是在为他人做贡献,为自身以外的人群提供服务并满足他们的需求。企业的存在就是给消费者供应商品和服务,而不是为员工与管理者提供职位,也不是为股东发放红利。


医院的存在不是为了医生和护士而是为了病人——他们渴望早日康复,离开医院,而且再也不要回来。校的存在不是为了教师而是为了学生。忘记这条原则的管理,就不配称为“管理”了。


在今天的组织型多元社会中,现代人以及现代社区在越来越关注增加生活的“量”(比如经济产品与服务)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生活的“质”,比如身体健康、人文精神和社会环境等。


这个维度的管理是所有机构管理者的固有工作。


大学、医院、政府机关都同样需要影响力,同样需要承担责任;一般而言,关注影响力与责任的机构较少,大学、医院和政府机关对人文、社区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少于企业。


但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人们对企业管理所提供的生活质量方面的领导力有所期待。


所以,管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正在成为管理的第三项重要使命和管理的第三个维度。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021-60554796

Powered by RRZCMS